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现提出如下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改革和发展,我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市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投融资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民间投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政企、政事和政资不分的情况仍有存在,政府职能转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社会保障体系还需完善;农村经济总量偏小,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改革推动的力度还不大。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从初步建立走向全面完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只有坚持发展这个主题,加快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深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顺利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和“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因此,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市新一轮发展至关重要。
    二、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富民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统揽改革,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解放生产力为核心,全面加快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快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政策障碍,为全市经济加速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必须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础性改革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功能性改革结合起来,把国有企业的机制性改革与经济布局调整的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把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应对性改革与着眼于完善市场体制的系统性改革结合起来。
    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全市的改革要按照“改革要有新突破”和“突破体制性障碍”的思路,从我市的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总揽全局、精心运筹,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改革。
    1.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投入机制、资产重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完善国有资本退出机制、落实企业主辅业分离等方面,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快推进大型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业集团企业化,妥善解决资产变现、产权转让、人员安排等问题。继续采用多种形式,彻底放开搞活小企业。以市属国有工业企业“三联动”改革为突破口,全方位推进商贸、农业、城建、旅游、文化等领域国有企业改革。市属国有、集体企业要全部改制,国有资本要有序地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基本退出,要相应调整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置换职工身份。
    2.全面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关系,按照政府的公共职能与所有者职能分开的要求,进一步实现政资分开。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运营体制和方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运作机制。加速国有经营性资产纳入国有资产运营主体动作的步伐,整合并规范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加快建立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和考核体系,把对经营者的考核、评价、培训、奖惩、任免等与国有资产经营的效绩直接挂钩。积极探索区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效办法。
    3.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严格界定政府投资的领域、范围和方式,一般竞争性领域原则上政府不再投资。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不再由政府部门直接投资,改为通过国有投资主体业来实现,以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打破垄断,规范引导,鼓励竞争,给予民间资本、外资等社会资本平等的待遇。加大国资、城建、交通等投融资集团的运作力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框架、措施方法,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大型综合开发等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紧研究制定工业、农业、商贸、卫生、文化、体育、非义务教育等领域的投融资改革方案,打通投融资渠道,加快社会资本向社会事业领域流动和聚集。切实加强企业上市和资本运作工作,继续按照“上市公司再融资、辅导企业争上市、优质企业快改制“三个层次滚动推进的要求,精心谋划上市工作,加快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步伐,争取尽快突破。
    4.努力建设高效务实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在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行政立法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收费、行政处罚法定化,建立健全行政责任体系。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引入社会监督,增强政策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重大决策要向全社会公开,征询专家、群众意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合理设置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我市作为特大型城市的实际,合理划分市、区(县)、街道(镇)事权,充分发挥市、区(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适当下放管理权限。市级部门集中精力主导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区(县)、街道(镇)主要做好面向经济和社会的服务工作。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切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完善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改革,逐步向文化、经济等领域推进,形成相对集中统一的行政处罚机构,实现监管重心下移。
    5.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积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覆盖面,强化社保基金征缴工作,完善市、区(县)两级社会保险责任共担机制。出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困难企业以及与企业办理了置换身份手续的自由职业者进入医保的办法,研究制定城镇个体经济从业人员、郊县农民和社区居民医疗保障办法,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就医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完善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体系。建立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助学制度,完善住房解困救助体系,完善对困难群体的救助保障制度。鼓励自主创业,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不断扩大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推广非正规就业、弹性就业、阶段性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做好对失业人员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用工推荐,推进市场化就业,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就业体系。
    6.加速推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产权、科技、人才、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着重于扩大内涵、规范发展,探索与其他发达产权产易市场有效对接的手段和方法,推动产权在更大范围的市场流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要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土地市场要增强统筹配置土地资源和市场调控功能;科技市场要着眼于扩展市场领域,谋求规范发展。大力推广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营销方式,促进整个流通业的扩张发展。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制订行业协会管理办法,对政府公务员在行业协会的兼职进行全面清理,已经兼职的全部退出,通过授权、转移、委托等方式,促进行业协会创新机制,完善体制。规范市场交易和市场监管执法行为,加大整顿市场秩序力度。积极推进“建信用南京城,做诚信南京人”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完善企业联合征信平台,探索个人联合征信工作,为建立重视信用、笃守信用的良好信用秩序提供制度保障。
    7.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把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郊县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公司+农户”等形式,实现农户与市场对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坚持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坚持不懈地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执行对农民负担增加的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对财政扶持项目要实行公开招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对社会公益事业设施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要扩大市场化动作,吸引社会多元投资。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拓宽农村经济发展融资渠道。继续深化区县属企业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8.努力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脱钩、分类、转制、搞活”原则,分门别类、合理划分、科学界定事业单位改革的范围和方式。对公益型事业单位实行财政预算管理和合理的财政补助,逐步取消行政级别,积极推行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中介型事业单位实行脱钩改制,打破市场垄断;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原则上全部转为企业,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促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办学体制,发展非义务教育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立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的新型文化管理体制。推进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吸引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医。继续深化医疗卫生、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体育事业,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努力推进体育市场化改革,建立有利于竞争协作和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深化水利、交通、城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提高维修养护水平、降低管理成本”的目标,积极推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相分离,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工程维修养护体系。
    四、切实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全市改革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政策、统一实施,形成改革的合力和快速协调决策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保证改革工作顺利、快速推进。
    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把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调查研究,明确责任主体,抓好组织协调,制定有效措施,认真落实部署。市各有关主管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要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得力的改革措施,推进改革工作。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协调和考核。各区县要根据本意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落实目标和责任,全力推进各项改革。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按各自职能和分工搞好配套服务,紧密配合,通力协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开创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