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
                               
          煟玻埃埃材辏保苍拢度罩厍焓械谝唤烊嗣翊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熞韵峦吵朴萌说ノ唬牭闹肮とㄒ姹U希适用本条例。国家公务员以及依照和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人员除外。
    本条例所称职工权益,是指职工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发生、存续、解除、终止过程中,职工依法享有的权益和利益。  
    第三条  职工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国家保护、支持职工通过各种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职工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爱护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遵守劳动纪律,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
    第四条  市和区、县熥灾蜗亍⑹校犎嗣裾府应当加强本辖区职工权益保障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工作。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负责职工权益保障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卫生、公安、工商、税务等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做好职工权益保障工作。
    第五条  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对职工权益保障工作依法进行监督。 
    各级工会对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侵犯职工权益或者不履行保障职工权益职责的行为,有权要求其改正。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保障职工的权益。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有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二章 劳动和经济权益保障
    第七条  职工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享有依法提请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和经济权利。
    第八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熎赣茫牶贤。劳动熎赣茫牶贤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存职工档案一份。
    劳动熎赣茫牶贤必须明确约定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劳动纪律、合同变更条件、合同解除条件、合同终止条件以及违反合同的责任等条款。劳动熎赣茫牶贤不得含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条款。
    劳动熎赣茫牶贤示范文本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统一制定。鼓励用人单位和职工使用劳动熎赣茫牶贤示范文本。 
    第九条  劳动熎赣茫牶贤双方可以约定试用期,但不得先试用后订立合同。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五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九十日;合同期限在五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限内。
    续订劳动熎赣茫牶贤时工作岗位未发生变动,以及用人单位与接收国家指令性分配人员签订劳动熎赣茫牶贤,不实行试用期。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用人单位不得以缴纳抵押金、抵押物、保证金、股金、集资款或者其他名义的费用,或者扣留居民身份证、暂住证、毕业证等证件,作为录用、接收职工的条件。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当告知职工有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职工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熞唬犞肮ぴ诟玫ノ涣续工作十年以上,且距法定退休年龄在十年以内的;
    煻犑。煵浚牸兑陨侠投模范、先进工作者或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熑牱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未订立书面劳动熎赣茫牶贤,或者劳动熎赣茫牶贤期限届满,用人单位与职工未续订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职工要求签订或者续订劳动熎赣茫牶贤的,用人单位不得与之解除劳动关系,并应当与职工签订或者续订劳动熎赣茫牶贤。双方就合同期限协商不一致的,合同期限从双方应当签订之日起不得少于一年。
    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协商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职工的经济损失。
    第十三条  职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或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其劳动熎赣茫牶贤期限届满,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合同期限顺延至规定的医疗期或者女职工特殊保护期期满为止。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工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熎赣茫牶贤,终止劳动关系:
    熞唬犜谑杂闷谀冢
    煻犛萌说ノ晃窗凑绽投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
    熑犛萌说ノ恢Ц兜墓ぷ实陀诘钡刈畹凸ぷ时曜蓟蛘呒体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
    熕模犛萌说ノ豢丝邸⑽薰释锨分肮すぷ驶蛘呔懿恢Ц丁⒉蛔愣钪Ц吨肮ぜ影嗉拥愎ぷ剩
    熚澹犛萌说ノ磺址钢肮と松砣ɡ。
    第十五条  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告知职工享有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于劳动关系解除、终止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为其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自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将职工的档案等相关资料分送职工户口所在地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和用人单位所在区、县熥灾蜗亍⑹校犐缁岜O栈构。职工依据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办理有关社会保险手续和求职登记手续。
    劳动熎赣茫牶贤履行中,用人单位不得因职工不入股、不集资和不缴纳抵押性钱物解除合同。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期足额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单位所在区县熥灾蜗亍⑹校牭淖畹凸ぷ时曜肌G┒┯屑体合同的,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和无故拖欠职工工资。
    因不可抗力原因,用人单位确实无法按期足额支付职工工资时,可以延期或者部分发放职工工资,但应当向职工说明原因,并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补发。
    企业事业因生产经营困难,不能按时或者不能全部支付工资的,应当在工资支付日五日前与所在单位工会协商一致,或者经职工煷表牬蠡嵬意,并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延期的最长期限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有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和周休息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计划生育假等带薪假期,以及劳动熎赣茫牶贤、集体合同约定的其它假期。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在法定休假日、周休息日工作或者延长工作时间,应当在不违背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坚持职工自愿和不损害职工身体健康的原则。违反国家规定强迫职工加班加点,职工可以拒绝,用人单位不得因此扣发职工工资和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在法定休假日工作或者延长工作时间,必须按照规定发放加班加点工资;安排职工在周休息日工作的,必须按照规定安排相应的补休,确实不能安排补休的,应当按照规定发放加班工资。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设施、劳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对发生的职工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妥善处理,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十条  职工依法享受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统筹的社会保险项目,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职工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本市有关规定,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和账户设立手续,并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第二十二条  工伤认定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认定工伤申请后的三十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送达用人单位和职工或者其亲属。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必须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工伤申请报告;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三十日。
    工伤职工及其亲属或者工会组织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其申请时效为一年。申请时效从医疗终结之日或者评残之日起算。
    职工被确诊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职工患职业病或者因工煿牳荷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给职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标准参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待遇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作业。
    第二十六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童工和非法使用未成年工。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依法招收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作业。
    第二十七条  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当与职工一方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工会代表职工一方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待遇等事项与单位进行协商,或者专门就工资等事项与单位进行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未组建工会的单位由职工推举代表与单位进行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
    职工一方向用人单位提出进行集体协商要求的,用人单位不得拒绝,并应当在职工一方提出要求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开始协商。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一方提供协商所需的有关情况和资料。
    用人单位不得因职工协商代表履行协商职责,解除其劳动 熎赣茫牶贤、或者变更其工作岗位、或者降低其工资待遇。
    第二十八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熎赣茫牶贤、减少劳动报酬、计算职工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熑耸拢犝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三章  人身权利和民主参与权利保障
    第二十九条  职工享有人身自由、生命健康、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人身权利。
    禁止用人单位及其管理人员采取下列方式侵犯职工的人身权利:
    熞唬犚跃薪或者变相拘禁的方式剥夺、限制职工的人身自由;
    煻犚员┝Α⑼胁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强迫职工劳动;
    熑犈勾颉⑽耆琛⑻宸V肮ぃ
    熕模牱欠ㄋ巡橹肮さ纳硖澹
    熚澹牽哿糁肮さ木用裆矸葜ぁ⒃葑≈ぁ⒈弦抵さ戎ぜ和档案资料;
    熈犉渌侵犯职工人身权利的行为。
    第三十条  职工享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享有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享有参与涉及职工权益的有关事项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者其他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对涉及自身权益的事项享有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煷表牬蠡岬让裰鞴芾砣力机构审议、通过、决定的事项,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否则作出的决定无效。
    第三十二条  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及集体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下列事项依照以下规定进行:
    熞唬犐产经营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及完成情况,财务收支情况,重大技术改造方案,改制、合并、分立方案,出售、租赁、破产和经济性裁员方案等重大事项应当提交职工煷表牬蠡嵘笠椋
    煻犞肮し至骷鞍仓梅桨浮⒓体合同草案、单位的工资支付规定以及其他涉及职工利益的事项应当提交职工煷表牬蠡嵘笠橥ü;
    熑犞肮じ@基金使用方案等涉及职工福利的重大事项应当提交职工煷表牬蠡嵘笠榫龆ǎ
    熕模牸体合同履行情况、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破产企业整顿方案、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单位担保情况、承包租赁合同执行情况、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情况等应当向职工煷表牬蠡岜ǜ妫
    熚澹牰缘ノ恢胁阋陨瞎芾砣嗽钡拿裰髌酪橛芍肮ぃ煷表牬蠡嶙橹;
    熈牻入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工代表由职工 煷表牬蠡嵫【俨生。
    第三十三条  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经职工煷表牬蠡峄蛘咂渌与本单位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形式,通报、协商或者提请通过下列事项:
     熞唬犕ūǖノ坏纳产经营状况,发展规划,职工培训计划,企业辞退、处分职工的情况及理由;
    煻牨ǜ婕体合同的履行情况、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情况、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情况等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接受职工的监督;
    熑犘商制定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奖惩制度和工资支付规定等内部规章制度,并向职工公示;
    熕模牸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不得对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工进行压制和打击报复。
                             第四章  职业教育权益保障
    第三十五条  职工有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对职工进行职业教育的义务,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实施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提取、使用培训经费,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费用。
    用人单位未对职工进行职业培训,不得以职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参加职业培训达不到要求或者拒不参加职业培训的除外。
    第三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和支持职工参加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技术等级或者技术职称的评定。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第五章  监督与救济
    第三十九条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
    三方应当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就劳动规章、政策的制定,劳动标准的确定以及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的处理等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对三方形成的协议或者决定,各方应当执行。
    第四十条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同级工会应当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与工会劳动保障监督的协作制度,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工会劳动保障监督组织,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察和监督。用人单位应当接受和配合监察人员和监督人员依法进行监察与监督。
    第四十一条  基层工会对所在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改进意见,用人单位拒不接受的,基层工会应当向上级工会和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时报告。
    县级以上地方工会或者市级产业工会接到投诉、举报、报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及时责成用人单位工会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调查。对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向用人单位发出《工会劳动保障监督意见书》,用人单位应当在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用人单位对工会提出的监督意见拒不答复又不改正的,县级以上地方工会或者市级产业工会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工会劳动保障监督建议书》,提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工会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控告、举报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及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经审查符合相关规定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立案处理,并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结案。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工会劳动保障监督建议书》提请处理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工会。
    第四十三条  职工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依照下列规定行使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
    熞唬犞肮び胗萌说ノ环⑸劳动争议或者人事争议,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煻犞肮と衔其权益受到侵犯,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工会等投诉,或者向司法机关控告和申诉。
    熑犞肮と衔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熕模犞肮ざ杂萌说ノ磺址钙淙ㄒ嬗Φ背械E獬ピ鹑位蛘哂Φ备予经济补偿而拒不赔偿或者补偿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四条  仲裁机构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和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或者行政诉讼案件,对于缴纳仲裁费、诉讼费确有困难的职工当事人,经本人申请和由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工会证明,可以批准其减免或者缓交。
    市和区县熥灾蜗亍⑹校牭姆律援助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会组织设立的职工法律服务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职工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用人单位对履行集体协商职责,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或者依法保障自身权益的职工打击报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补发减少的劳动报酬;拒不改正的,受打击报复的职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其年收入二倍的赔偿金,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处以一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因前款原因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责令恢复劳动关系,补发被解除劳动关系期间应得的报酬;拒不恢复劳动关系或者职工本人不愿意恢复劳动关系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给予职工经济补偿,同时给予职工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赔偿;并可以对拒不恢复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在规定的职工医疗期内或者女职工特殊保护期内终止劳动熎赣茫牶贤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  用人单位不与职工订立、故意拖延不订立书面劳动熎赣茫牶贤,或者劳动熎赣茫牶贤到期后延续劳动关系而不及时续订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责令在三十日内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未订立或者未续订劳动 熎赣茫牶贤的人数,以每人五百元计算,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第四十七条  劳动熎赣茫牶贤未明确约定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劳动纪律、合同变更条件、合同解除条件、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以缴纳抵押金、抵押物、保证金、股金、集资款或者其他名义的费用作为录用、接收职工的条件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收取职工钱物的,责令退还;逾期不退还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可对用人单位处以所收取钱物价值总额二倍以下的罚款。
    在劳动熎赣茫牶贤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因职工不入股、不集资和不缴纳抵押性钱物而解除劳动熎赣茫牶贤的,解除决定无效,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按照违法解除合同的人数,以每人五百元计算,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第四十九条  用人单位未给职工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关系书面证明,或者未将职工的档案等相关资料分送社会保险机构和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按照未出具证明或者未送达相关资料的人数,以每人五百元计算,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改正,并向职工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以及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总和一至三倍的赔偿金;情节严重的,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履行的,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熞唬犖窗凑绽投熎赣茫牶贤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煻牽丝刍蛘呶薰释锨分肮すぷ实模
    熑牭陀诩体合同约定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的;
    熕模牼懿恢Ц痘蛘卟蛔愣钪Ц吨肮ぜ影嗉拥愎ぷ实模
    熚澹牻獬劳动熎赣茫牶贤后,未依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给予职工经济补偿的。
    第五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建立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或者所提供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卫生、公安等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停业整顿,可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未向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或者未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定期检查身体的,由安全生产监督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造成职工急性中毒事故或者伤亡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卫生、公安等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视其情节,处以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用人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措施不力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或者职业病危害事故隐瞒、拖延不报或者谎报的,以及故意破坏或者伪造事故现场的,由安全生产监督、卫生或者公安等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并可以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按照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依法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造成职工损失的,由经办机构赔偿。
    第五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为职工足额缴纳纳入社会统筹项目的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用人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或者不缴、少缴住房公积金的,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未成年工从事超过国家规定的劳动强度和禁忌劳动范围作业的,或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关于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等部门责令改正;造成女职工、未成年工人身伤害的,应当由用人单位予以赔偿,并按照被侵害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的人数,对用人单位处以每人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进行集体协商或者拒不如实提供协商所需的有关情况和资料,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停业整顿,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提取、使用职工培训经费,不对职工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对职工不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而以职工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熎赣茫牴叵档模解除决定无效,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按照解除合同的人数,以每人五百元计算,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第五十七条  用人单位及其管理人员侵犯职工人身权利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给职工造成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用人单位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停业整顿;
    (三)对扣留职工居民身份证、暂住证、毕业证等证件或者档案资料的,由公安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退还;拒不退还的,由公安机关强制退还,并按照每扣留一个证件或者每一份档案资料处五百元罚款计算,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第五十八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工权益保障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由本级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职工人身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认真履行职工权益保障职责,导致职工权益受到侵犯的;
    (二)违反第四十二条规定,对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未在规定时限内立案查处、结案或者告知处理结果的;
    (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