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人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企业总公司、集团公司、控股公司劳动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实现“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目标,完善我市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推进企业科学管理,结合近年来我市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具体情况,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做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根据本行业、系统的具体情况,落实人工成本管理工作。

  一、做好人工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

  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围绕劳动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管理的行为。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企业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政府在分配领域实施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

  二、政府、行业、企业在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人工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在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实现人工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人工成本管理制度是以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为基础,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监控与指导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在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中,企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工费用进行统计、分析、考核、评价与监控,确定工资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合理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建立工资分配的自我约束机制;行业管理部门(目前主要是指企业总公司、集团公司、控股公司,下同)的主要任务是:遵照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指导意见和统一安排,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制订行业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对本行业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实施监控和指导,实现劳动保障部门有关人工成本宏观管理的要求;劳动保障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协调本地区各行业的人工成本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创造外部条件。人工成本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制度和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制度(附后)。

  三、高度重视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是人工成本管理的基础,是能否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工作中,企业、行业、政府应各负其责:

  企业应确定具体的部门(劳资、统计)负责人工成本统计分析工作,有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应向其提供相关数据,协助做好工作。企业应建立人工成本统计台账,努力提高人工成本数据质量。劳资、财务部门在对本企业人工成本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劳动组织与定编定员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计划,加强对人工成本的监控与管理,根据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状况,对工资增长进行合理约束,提倡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人工成本控制办法。为企业工资决策和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行业管理部门应探索建立符合本行业特点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体系,为企业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指导和服务。

  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对企业人工成本统计分析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进一步完善人工成本统计分析指标,为企业提高人工成本数据质量和保证人工成本分析的科学性提供基础性服务。同时,为保证企业上报的人工成本统计分析数据真实、可靠,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劳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对企业报表统计数据进行监督,对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行为,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四、继续做好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工作,促进企业建立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   劳动保障部门在总结经验、不断强化预测预警科学性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工作,促进企业建立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企业接到预警通知后,应通过科学的对比、分析,找出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年度工资增长决策中的问题,结合调整产品结构、合理定岗定编以及下岗分流等工作,调整本企业工资总额计划、人工成本计划,充分发挥人工成本管理在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附:一、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制度
        二、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制度


  附件一: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制度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是人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工作是提高人工成本数据质量的基本保证,是确定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的基本条件。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费用。企业在进行人工成本统计时,应紧紧围绕这个定义开展工作。

  二、人工成本的统计范围人工成本的统计范围是:各企业总公司、集团公司、控股公司所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城镇集体、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各区(县)所属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抽样调查)、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三、人工成本的组成人工成本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不在岗职工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其中: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从市统计局劳动情况报表中采集。

  不在岗职工生活费是指企业支付给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但仍由本企业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生活费用。不在岗职工生活费的采集参考市统计局劳动情况报表。

  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按有关规定实际为使用的劳动力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

  包括企业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的费用和在此费用之外为使用的劳动力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或储蓄性养老保险、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养老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按企业列支数统计。

  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本单位使用的劳动力的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具体包括企业实际为使用的劳动力支付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

  福利费用是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使用的劳动力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的总称。主要包括企业支付给劳动力的冬季取暖补贴费(也包括企业实际支付给享受集体供暖的劳动力个人的部分)、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以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该指标资料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净利润分配中公益金里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另一方面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福利费(不包括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按照实际支出数统计。

  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劳动力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用(包括为主要培训本企业劳动力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教育经费的来源一方面是财务“其他应付款”科目中的有关支出,另一方面是营业外支出中的“技工学校经费”。教育经费按照实际支出数统计。

  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劳动力实际享用的劳动保护用品、清凉饮料和保健用品等费用支出。在工业企业中,它来源于制造费用中的“劳动保护费”科目。劳动保护费用按照实际支出数统计。

  其他人工成本是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中的其他人工成本项目。如工会经费,企业因招聘劳动力而实际花费的招工、招聘费用、解聘、辞退费用等。

  四、人工成本的主要分析指标分析指标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人工成本总量、水平的分析指标;二是人工成本构成情况分析指标;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分析指标。

  (一)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分析指标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分析指标反映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在年度间增减变动情况,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绝对数指标为: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增加额=报告期人工成本
             总量(水平)-基期人工成本总量(水平)

    相对数指标为: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增长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水平)
              基期人工成本总量(水平)×100%-100%

    此外,通过人工成本水平在同行业企业间或行业间的横向比较,可以判断企业人工成本水平在同行业企业间或行业间的位置,从而反映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人工成本水平指标是人工成本分析的重要指标。

  (二)人工成本构成情况分析指标人工成本构成情况分析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分别占人工成本总量的比重。该指标可以反映各组成部分在人工成本中的重要程度;该指标在年度间的纵向比较,可以反映各组成部分在人工成本中所占比重的增减变动趋势;该指标在企业间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反映不同企业在人工成本投资方向上的差别。

  (三)人工成本的效益分析指标(投入产出指标)人工成本的效益分析指标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标,包括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指标,其中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为主要指标。

  劳动分配率是人工成本总量与增加值的比率;人事费用率是人工成本总量与销售(营业)收入的比率。它们能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能反映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能使人们直观地判定企业人工成本高低状况,能方便地进行国际比较。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适合在同行业企业间进行比较分析。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指标可以反映同行业企业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高低。

  (四)人工成本复合系数指标人工成本复合系数是在市场经济国家通用的“财务复合系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范围、权数不变情况下,它表示人工成本状态在不同时期的综合走向,在进行同行业企业间横向比较时,可直观的反映人工成本整体状况的相对好坏。一般情况下,它与企业竞争力成反比。计算公式如下:人工成本复合系数=人工成本增长率×相应权数+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相应权数+人事费用率×相应权数+劳动分配率×相应权数公式中:相应权数在综合测算基础上给定,权数之和等于1。

    附件二:
                                                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制度

  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是劳动保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为促进企业建立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而采取的指导性监控措施。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是宏观人工成本管理和企业微观工资分配工作相结合的需要。

  一、发布行业人工成本状况市劳动保障部门于每年初对地方所属企业上年人工成本状况进行调查,在整理、汇总、分析的基础上,于当年6月底前向全社会发布包括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等指标在内的上年行业人工成本基础数据。为使企业更全面的了解行业人工成本状况,市劳动保障部门将在行业管理部门的协助下,探索发布行业先进的人工成本状况以及一定时期内行业人工成本状况的变动情况。同时,还将向企业提供周边地区和国外的人工成本状况资料,为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工资决策提供更详尽的参考依据。

  二、探索制定行业人工成本分级标准行业管理部门应在搜集、整理本行业企业人工成本数据,预测人工成本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索制定诸如本行业人工成本先进水平、平均先进水平、极限水平等行业人工成本分级标准,对本行业企业人工成本实施更为有效的监控,为政府宏观决策和企业微观决策提供服务。

  三、企业人工成本预警企业人工成本预警是宏观人工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每年将对管辖范围内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三项指标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发出预警通知。同时,市劳动保障部门将在行业管理部门的协助下,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人工成本预警线,以进一步提高人工成本预警的科学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