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月,为了指导各地办合作社,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速度,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下半年亲自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书中选用了176个典型材料,为人们提供了具体的办社模式,这176个典型材料中包括了省供销合作社张德喜执笔的《平湖县新仓乡订立结合合同的经验》的总结材料。张德喜怎么也没想到,工作组的那份总结材料会被毛主席亲自修改并写了按语。毛主席将此文标题修改为《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应当订立结合合同》,在题后加了个“本书编者按”——“本书谈这个问题的只有这一篇,值得普遍推荐,文章写得不坏。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一事,应当普遍推行。”这一批示使新仓供销合作社一时间名噪天下,成为平湖、浙江乃至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面旗帜,并被后人称之为“新仓经验”,传承至今。
从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新仓经验”在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建设中形成、丰富和发展。供销合作社围绕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坚持以“合作”为抓手,以“服务”为宗旨,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合作求发展,联合兴三农”的新时期的“新仓经验”,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
上篇:逢时而生的新仓经验
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为农服务1956年,“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了结合合同”,这在当时来说,并不多见。而毛泽东同志的批示,让新仓供销合作社的这一做法名扬天下,成为平湖、浙江乃至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面旗帜,并被后人称之为“新仓经验”,传承至今。
新仓镇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东北部,是一座已有900余年历史的古镇。这座古镇一直默默无闻承受着历史的洗礼,她并不知道,有一天她会名扬大江南北。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人,一个名叫张德喜的年轻人。他的到来,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名扬大江南北;他的到来,催生了闻名全国的“新仓经验” ;也是他的到来,让新仓供销合作社的工作打开了新局面,使新仓供销合作社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面旗帜。
新仓被选为试点
事情要从1953年春天说起。那一年,党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号召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1954年下半年,浙江省的农村互助合作化运动进一步发展,有的地区已出现初级农业合作社的村或乡。广大农民由原来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逐步演变为几户或者几十户组织起来的生产方式。
1954年10月,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根据农村互助合作化发展的新情况,为使自身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决定组织一个工作组到平湖县(平湖1991年撤县改市)进行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的试点工作。那时的张德喜是个年轻小伙子,精力充沛又熟悉业务。就这样,时任浙江供销合作社供应处科长的张德喜带领着另外两名同事来到了平湖,开展“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的试点工作。
平湖县虽然不大,但仅凭张德喜他们3个人想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试点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于是,平湖县供销合作社领导给他们圈了个地儿,这就是新仓区供销合作社(当时下辖新仓、全塘2社和虎哨桥社的秀水站)所在的新仓乡(1984年新仓乡改镇,单独建制)。当时的新仓乡初级生产合作社发展较快,全乡已基本初级合作社化。并且,在1953年新仓供销合作社已同该乡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了结合合同,开展试点工作有基础。
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1954年11月,张德喜一行3人正式进驻新仓乡。11月的新仓,下起了大雪,天气出奇地冷。张德喜他们工作的条件非常艰苦,睡觉的床是用稻草打成的地铺,棉被也不是很厚。虽然这种恶劣的天气让他们生活环境更加艰苦,但是张德喜的心中却是欢喜非常。因为,冬季对于农民来说是农闲季节,大雪带来的寒冷把农业生产合作社干部和农民都堵在了家里,这正是开展试点工作的好时机。
在新仓乡政府出面召开全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长年互助组组长大会进行动员和布置后,工作组3人和新仓乡供销合作社职工冒着风雪严寒深入各村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制定来年的农业生产计划。在此基础上,逐个同各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结合合同。
签订结合合同的过程中,3人工作小组每天都忙到很晚。张德喜回忆说,当时有两项工作是他们的重点。一项工作是宣传教育,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干部和农民提高对结合合同的认识。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物资紧缺,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大量的肥料、饲料满足生产,而这些商品平时又供不应求,很难买到,因此,在签订结合合同时就要求供销合作社供应大量此类物资,可以说是越多越好,把签订结合合同误解为购买紧缺商品。而当供销合作社要求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合同中写入交付农副产品的数量时,农民却要求合同上的数量越少越好。诸如此类的问题早在工作组来之前,新仓乡供销合作社在签订结合合同过程中就普遍存在但又难以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工作组通过找典型,进行对比算账和算支援工业化好处的账等办法来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一来,供销合作社既能自顾,又能与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利,对双方都有好处。
另外一项工作是制订“一年早知道”的农业生产计划。工作组和新仓供销合作社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要想掌握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一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购买哪些生产资料,又要交售哪些品种、多少数量的农副产品,必须对农业生产合作社下一年的农业生产计划事先有一个了解,这样,结合合同中需要签订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数量和农副产品收购的品种、数量都比较准确,避免了合同的盲目性。
毛主席批示 “新仓经验”成型
试点工作如此进行了两个月左右才基本结束。事后,张德喜执笔对此次试点工作写了一份题为《平湖县新仓乡订立结合合同的经验》的总结材料,分送给浙江省供销合作社领导和有关领导部门。这份总结材料中对新仓乡供销合作社与农村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的意义作了清晰的说明:
一是通过合同指导生产,把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二是通过结合合同,供销合作社供应农民生产资料,农民将国家需要的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卖给国家,使工农业产品通过供销合作社这个纽带,直接交流;
三是可以比较及时地和有保障地供应农民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并且推销农业和副业产品;
四是由于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建立了固定的经济联系,因而密切了供销合作社和群众的关系。
试点工作组离开新仓后,结合合同的执行并没有中断,由于工作组参与工作期间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做得比较到位,再加上结合合同之前产生的一些问题都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合同执行情况进展非常好。
1955年3月,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主办的《农村工作通讯》刊登了张德喜的总结材料,向全省作了介绍。
时隔不久,这篇看似平常的经验总结,很不平常地被汇编进195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六中全会的传阅材料中。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毛泽东主席看到这个材料后,以极大的兴趣将它收录进他亲自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主席还亲自将原文标题改为《供销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应当订立结合合同》,并写下了重要的按语。这一批示使新仓供销合作社一时间名噪天下,成为平湖、浙江乃至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面旗帜,并被后人称之为“新仓经验”,传承至今。
在得知新仓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被毛泽东主席重视并亲自批示后,平湖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干部职工受到莫大的鼓舞,干劲儿更足了。平湖市供销合作社自50年代创下“成立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两个“第一”后,60年代、70年代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的先进单位,90年代以来又在平湖市创下了“组建庄稼医院”、“与镇农科站联合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多个“第一”。
下篇:传承中创新的新仓经验
借着“结合”两个字,让平湖市新仓乡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线。半个多世纪来,也正是这两个字,始终激励着平湖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干部职工昂首迈步在服务“三农”的征途上,并不断用自己的行动丰富着“结合”的内涵。
半个多世纪前,“新仓经验”首创了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结合。正是借着“结合”两个字,让平湖市新仓乡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线。半个多世纪来,也正是这两个字,始终激励着平湖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干部职工昂首迈步在服务“三农”的征途上,并不断用自己的行动丰富着“结合”的内涵。
周琪根,一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2006年进入平湖市供销合作社,成为了掌舵人。他接任时,恰逢政府倡导大力创新发展“新仓经验”。但是,刚接手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周琪根有点茫然,“新仓经验”到底是什么呢?
随着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深入,周琪根对“新仓经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他知道,要想让“新仓经验”继续发挥作用,就必须赋予它新的内涵。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供销合作社一定能大有作为。
改革体制 夯实基础
“为农服务,需要实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型村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供销合作社特别是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借助被列入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的契机,周琪根带领平湖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始了第二轮基层供销合作社的重组改造工作。
在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改造重组中,平湖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创新发展方式,只要有利于整个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调动社员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活力和实力,有利于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任何改革的方式和方法都大胆尝试,积极探索。
2006年12月20日,全塘供销合作社完成重组改造;2007年12月27日,林埭供销合作社成功进行了重组改造;2008年,曹桥供销合作社完成了重组改造。继新仓供销合作社完成重组改造后,又有4家基层供销合作社完成了重组改造。
重组改造,有力增强了基层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能力。新仓镇农副业服务站是新仓镇出口订单蔬菜的主要经营单位,每年向全镇农民收购出口订单蔬菜3500吨左右。新仓供销合作社重组后,该站认购了3%的。服务站站长陆志华介绍说,以后服务站可以依托供销合作社强大的管理和服务网络,进一步为农民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全镇效益农业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统筹兼顾 合作发展
周琪根说,“新仓经验”作为一种精神,需要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因此,利用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村的群众优势,做好“结合”文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结合,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是“新仓经验”在新时代下发展农业生产的又一创举。
平湖市种植蘑菇的农户比较多,但是如何才能让平湖蘑菇有自己的品牌?让种植户有更好的收益?在2002年10月,由平湖市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当地最大的合作社之一——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它的成立,让当地的菇农有了自己的家,一个合作之家。
当地的蘑菇种植历史比较长,但是食用菌的品种很少进行更换,慢慢地这些菌种产量低、抗逆性差的缺点就显现了出来。供销合作社从引进了抗逆性强的原种闽AS“2796”菌种,先进行小范围试种,试种成功后,才在社员中广泛推广,避免了单个社员试种所带来的风险。为了让菇农很快掌握新品种的种植技术,供销合作社还为菇农聘请了专门的技术人员,为社员免费提供信息咨询、种子种苗种植等技术培训。供销合作社还统一为社员注册了“新当湖”品牌,为合作社产品进入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产业基础打好后,周琪根又把眼光瞄准在市场开拓上。由平湖市社出面和上海的批发市场谈判,在市场内设立交易窗口,并签订订购合同,保障合作社社员产品的销售。另外,每一年,平湖市社都会组织合作社和部分种养大户去上海市场举办交谈会,让社员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市社还与上海江杨市场等几大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农产品检测结果共享互通协议书,构筑了平湖农产品进军上海市场的大通道,在周边各省市开创了先例。2011年4月29日,平湖市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正式营业。展销中心以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的形式,把10多家农业企业、种养殖大户生产的40多种新鲜的蔬菜和深加工产品送进社区、机关、企事业食堂。展销中心还会同农经等部门组织系统内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省市举行的农博会、亮相“天天农展会”、入驻“上海西郊国际”和对接杭城“新田园”等活动来推介名特优农产品。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了市场开拓中的受益者。
林玲平和他的“阿奴”杜瓜子就是受益者之一。林玲平是当地较早开始种植杜瓜子的人。起初,他采用的经营模式是夫妻店,能够维持生计就好。后来,在平湖市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由林玲平担任理事长的阿奴杜瓜子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产品的销售都是通过供销合作社的平台来进行。不管是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的展台上,还是各种各样的农展会上,都能看到杜瓜子的身影。林玲平说,与平湖市社合作后,合作社的销售额几乎增长了50%。“阿奴”杜瓜子还被美誉为金平湖特产和嘉兴三宝,并多次在省农博会上获得金奖,真正实现了“名利双收”。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期望的是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他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因此,“新仓经验”的结合实践也有了更多元化的发展。
平湖市供销合作社与新仓镇政府联手,新仓供销有限公司和双红村村民委具体实施,四方共同出资,通过对原有商业服务网点整合、规范,扩大经营范围,增加服务内容,创办了双红村综合服务社及社区服务中心。经营服务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资料、饲料、生活资料(便民超市)、豆制品、饮食、鲜肉、熟食、老年活动室、乒乓球棋牌室、图书室、便民菜场、露天电影场、社区医疗服务等,将来还会有农民公园和文化广场,让现代农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除了这些服务,综合服务社还利用自己的进货网络,将农民生产的蔬菜输送出去。“新仓经验”在这里找到了与农民新的“结合点”。
截至2009年,平湖市已建成90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实现了村级综合服务社全覆盖。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规范的综合服务社,成了平湖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它成了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载体,成了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创新思路 勇于实践
如果说“新仓经验”的核心是“结合”,那么创新发展中的“新仓经验”可以说将“结合”的文章做得更贴近农民的需求,范围也更广。
2005年,位于平湖市林埭镇的浙江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是一家以养殖甲鱼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如今,“亿达实业”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温室养殖观赏鱼基地之一,2006年销售额达5962万元,产品销往国内26个省(市),并出口美国和日本。一个何以能有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亿达实业”副董事长陆永明把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归因于“新产业,新合作模式”。原来,亿达公司养殖观赏鱼刚刚起步的时候,就与平湖市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联合领办起达亿观赏鱼合作社,并与105户养殖户结成“合作联盟”。合作社通过送种苗、送饲料、送技术、送药物和包收购、包效益的“四送两包”模式,令养殖户的收益净增了30%。陆永明把他与农民、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等各个层面之间的合作概括为新时期的“新仓经验”。
在平湖的大部分乡镇并存着供销合作社和农技服务部两个部门,供销合作社经营农资也做生产技术指导,农技服务部做生产技术指导也经营农资,两个部门各自经营,互相竞争。时间一长,难免打起“价格战”,双方苦不堪言,但又得硬着头皮顶着。2008年7月,两个部门恶性竞争的局面在平湖的曹桥镇被改变了,曹桥供销有限公司和农技服务部两个部门抛弃原有农资经销各自为政的经营方式,在挖掘整合两家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前提下,在全市率先筹建了平湖市曹桥供销专业合作社,结束了两部门的“战争”。 现在,每到农忙时节,农技部门就会在供销合作社的销售网点发布病虫害情况,并给出处方。只有在供销合作社企业购买农药的农民才能使用此处方。这样一来,双方的权责明确了,再没有发生过任何的“战争”,农户深切感受到了高效放心农资供应和优质技术指导服务带来的全新变化。
现在平湖市的很多乡镇都采用了这样的合作方式。陈永全是新埭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农艺师,他是属于平湖农业局的员工。在以前,他的工作比较忙碌,因为他所在的新埭镇农艺师不多,农民们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来向他们请教。农忙的时候常常是忙到天黑,在地里看不清楚庄稼了才能回家。自从和供销合作社进行了联合后,陈永全的服务对象更加多了,但是工作反倒轻松了。在农忙的时候,陈永全利用供销合作社的销售网点来推广农技知识和农药配方,不用再一家一户的去指导。陈永全有一个自己的记事本,在这个本子上,有新埭镇每一个大户的档案,这些大户种什么、种了多少亩,陈永全都能如数家珍。他说:“这全是因为和供销合作社联合后省下了我不少的时间,我就可以专心研究新技术、新知识,对这些种养大户重点培养,让他们再去带动更多的散户。这对于现在后缺少劳力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2011年,为了破除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难题,在平湖市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由平湖市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平湖市四季对虾专业合作社、平湖市新中大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三家合作社共同发起,组建了平湖市新当湖农村资金互助社,共募集股本金500万元,股东(社员)317户。互助社采用封闭运行的方式向社员吸收存款、发放。截至2011年底,共吸收社员存款1000多万元,贷款超过1500万元。发放贷款全部用于社员农业生产和经营投入,为合作社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产品流通提供了资金保障。资金互助社的创建,创新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
周琪根说,像达亿观赏鱼、曹桥供销专业合作社及新当湖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些合作经济组织是对“新仓经验”的传承和创新,将来,这样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平湖市还将大范围推行和发展,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这,是他本人的愿望,也是平湖所有致力于合作经济事业的人们的愿望。“联合兴三农,合作求发展”,相信在新时期,“新仓经验”将会激励着新一代供销合作社人奋力前进在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