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人钱包里都揣着美食、健身、美容美发卡,谁知小卡片却成了的大心病,也成为投诉热点。昨天是3·15国际日,市工商局局长杨艺文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透露,正在修订中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征求意见稿里,新增了一条关于预付式消费在资金监管方面的金制度。
工商局长也遭办卡忽悠
昨天一早,“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刚刚开始几分钟,直播间的热线电话就快被打爆了,剪发卡、健身卡、洗车卡等预付卡成为今年投诉的一大热点。
杨艺文坦言她也曾经被忽悠过,在家门口的一家瑜珈馆办过卡,价格是半年1500元,每个星期一次课。可一参加活动才发现,自己竟然成了随班就读的插班生,和别人差距太大,根本没法练。“这些生活中的实例让我感到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仍然欠缺。”杨艺文说。
“目前本市服务类的消费投诉比例已超过商品类投诉,占到61%。”杨艺文介绍。消费者交钱办卡后,享受到的服务名不副实,有的企业甚至没多久就关门了。他们有些可能是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也有个别的纯粹是诈骗性质的卷款潜逃。这种现象在美容、洗浴足疗、健身、洗车、服装干洗等投资小的行业里最为常见。
预付卡举证难
记者同时从海淀法院获悉,近年来法院受理的预付费案件也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对于消费者来说,预付费服务的缺点是明显的,如解约退费困难、折扣优惠多以口头承诺为主等,而店主更换频繁甚至人去楼空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在打这类官司时,消费者往往会出现难以确定被告主体、举证困难的情形。一些商家宣传自己为拥有若干家门店的连锁经营美容机构,但并不在店内悬挂营业执照,服务费收据上加盖的公章也混乱。由于预付费交易为分次交易,履行期限较长,交易记录基本为经营者所有,经常会出现因经营者不提供消费记录和消费凭证,导致消费者无法举证、难以维权。
而且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年卡时都没和商家签订合同,即使有的签订了合同,合同中也往往存在着“霸王条款”,比如约定“本店对消费卡有修改权和终止使用权”或“会员申请退卡,其预付服务费用不予返还”等。
预付卡监管将有法可依
“在预付式消费方面,我国目前仍存在法律空白,特别是资金安全缺乏法律保护。”杨艺文透露,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制定中,其中新增了关于预付式消费在资金监管方面的保证金制度,预计将在明年修改完善后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外对预付费资金的安全监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设立银行信托专户,即双方按合约把钱打到一个指定的银行账户进行信托管理。第二种是保证金制度,即企业对消费预付款的使用由第三方提供担保。
办卡前一定认真签合同
据悉,目前法院在审理预付费时,基本原则是如确实难以达到最初的承诺或存在服务质量等问题,商家尚未提供服务的,可以给消费者退费退卡。
海淀法院复兴路法庭法官张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年卡等预付费服务时,要按照北京市工商局对外公布施行的《北京市消费类预付费服务交易合同行为指引(试行)》签订合同。在合同中要避免不公平的格式条款,还要做出相应的退费约定,比如商家存在擅自提高承诺的服务价格、缩短服务有效期限、减少承诺项目、擅自增加服务条件、提供的服务或使用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等情况时,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费退卡。店方应按消费者实际购买时支付的费用扣除已经享受过优惠消费的额度,全额退还卡内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