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合同的条款变得模棱两可是一些装修公司欺骗的手段。近日,市民余先生遇到了件苦恼的事,自己新买的房子装修了一大半,装修公司却以亏本为理由不干了,余先生本想拿出合同要求对方赔,但仔细一看合同才发现,自己已经上了合同的当。
去年3月份余先生在信华城市花园购置了一套复式楼,为了省心,他便雇了一家公司为自己的房子装修。双方预算费用为10万元,并签订了合同。但哪知对方开始装修后不久就以亏本为理由,要求增加工钱,“当时对方的主管要求加12000元,我怕请其他人又要签合同,商量设计很麻烦,便加了钱。”余先生告诉记者,让他没想到的是,重新开工一段时间后,对方就再次要求加5万元。这回余先生不乐意了,要求对方按照合同预算的10万多元将好。可是将合同一拿出手,余先生才发现不对劲。原来,在商定好的预算后面还有另一条款:“完工后必须结算”。而装修公司则以此为由,认定预算资金太少,如果不加价,自己就不做了,这也完全不违反合同。“当时和对方商量好装修费就是10万,签合同的时候也没注意后面的条款,哪知道对方屡次加价。”余先生说,双方一来二去,协商不下,装修公司便把装修工撤走了,到如今一年了,余先生的房子还有很多部分没装修好。
据了解,将“模糊化”是商家常用的一种手段,用比较低的预算价格吸引消费者,在装修的过程中则不断变价加价,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如果消费者反对,投诉到相关单位,商家则以合同为依据,使得很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