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书究竟是否是劳动合同


  企业意欲终止聘任书

  刘某是某高校2004年市场营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2004年6月22日通过洽谈会应聘到一家公司。

  2004年7月1日,刘某与该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聘任书。聘任书约定:聘请刘某为公司营销员,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月工资1200元,聘任时间自2004年7月1日起至2006年6月30日止。聘任书同时还约定了劳动保护、劳动纪律、违约责任等条款,明确了刘某的职责、待遇、工作期限等。聘任书盖有公司公章以及公司负责人与刘某的签字。之后,公司再未与刘某签订劳动合同。

  刚毕业就找到工作而且从事所学的专业,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刘某毕竟刚刚毕业,缺乏市场实践经验,所以一直未能打开所负责地区的产品销路。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销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情况下,业绩不佳对任何人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3月2日,公司新任经理找刘某谈话,宣布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关系,要求刘某10日内办理交接手续。

  员工称公司行为已违约

  面对公司“10日内办理交接手续”的要求,刘某认为这是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因而应该支付违约金和经济补偿金等待遇。公司则以聘任书不是劳动合同、与刘某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绝支付违约金和经济补偿金等待遇。刘某与公司就聘任书是否算劳动合同、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及自己是否应该享受相关待遇争执不下。

  4月6日,刘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刘某称,公司虽然未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但聘任书已经明确规定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工资待遇以及违约责任,公司在聘任书未到期的时候无故解除聘用关系,应该支付违约金和经济补偿金。刘某要求公司继续履行聘任书规定的聘用期限,按时支付聘任书中规定的待遇,或者支付单方面提前解除劳动关系违约金和经济补偿金。

  该公司则辩称,当初与刘某只是签订了聘任书,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刘某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按时完成公司交办的营销任务,直接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应该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因此,公司没有必要支付违约金,不追加刘某的责任已属照顾。

  仲裁委受理此案后经审查认为,刘某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工作期间,刘某按照公司的安排主要从事产品推销工作。公司未与刘某签订劳动合同,但公司与刘某已经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公司虽未与刘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聘任书基本具备了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公司与刘某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在公司,该聘任书应视同为劳动合同。公司单方面无故解除劳动关系,应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刘某工作业绩一般,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但并不是刘某主观造成的,不存在违约的事实,公司应该按照当时的约定支付单方面解聘的违约金。

  5月9日,经劳动争议仲裁委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公司与刘某解除劳动关系,终止执行聘任书;公司向刘某支付违约金6800元、经济补偿金1200元。

  聘书与合同有啥区别

  本案虽已结束,但该公司以聘任书替代劳动合同,进而逃避法定义务的做法,应引起企业依法从事管理的思考。

  聘任书是发给应聘者的文书,是企业录用员工的书面文件。聘任书沒有具体的格式要求,但一般应当写明被聘任者的姓名、聘任的职位或职称、聘任期限等内容。由于聘任书是企业单方面制作的文书,是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前颁发的文件,内容非常简单,一般不涉及双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所以,聘任书不能等同于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内容由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达成的,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由双方签字或盖章方能生效。按照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不能因为颁发了聘任书而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本案中,聘任书应视为劳动合同,公司提前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关系,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因为公司与刘某签订的聘任书中已基本具备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且双方对聘任书的内容没有任何异议,一直执行聘任书的约定。这说明,双方当事人对聘任书中明确注明的聘用期限、工作内容、待遇等达成一致并已实际履行。公司未与刘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责任在单位,双方已经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公司因更换领导而单方面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关系,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既然聘任书已经约定了双方的违约责任,公司也应该支付违约金。

  本案提醒我们,企业想以聘任书替代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进而规避应尽的法定义务是不合适的也是违法的。从长远发展考虑,用人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办事,履行应尽的义务,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联系人

吴永红律师

我们的团队

查看团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