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减少42.7%
海关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量较上年同期减少42.7%。为何往年备受海外买家追捧的中国稀土如今却遭“冷落”?
业内人士分析,正是由于美日欧诉中国稀土出口案令美日欧买家明显放慢了购买脚步,持观望态度;加之国内加紧了对稀土开采到生产的管控,共同导致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量的同比减少。
美日欧诉中国稀土出口案对今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量造成了影响。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咨询服务中心公布的数据,今年1~6月份,中国稀土矿石、金属及化合物出口量较上年同期减少42.7%,为4908吨。其中,6月份出口稀土矿石、金属及化合物884吨。
7月2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就美日欧诉中国稀土出口案召开争端解决机制会议,并将正式设立专家组。
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相关规则,自7月10日第一次拒绝美日欧的请求之后,中国不能再次拒绝美日欧就该案设立专家组的请求。接下来,案子进入专家组审理阶段。
国际买家的算盘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美日欧联合诉讼中国稀土出口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中国稀土国内外价格不一致,认为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控并非是为了资源环境保护,而是为了获得垄断高价利益,这也是美日欧将中国告上WTO的初衷。
百川资讯稀土分析师杜帅兵对记者说,稀土案让美日欧买家明显放慢了购买脚步,目前多持观望态度。
一家对日出口钕铁硼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今年没有接到来自日本方面的订单,目前企业已经停产。
据杜帅兵介绍,欧洲询盘很少,明显没有去年多。
“这些国外买家自身需求下降是购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杜帅兵说,稀土案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可以借此将价格谈下来的契机。美日欧买家希望稀土案结束后,能够以与中国国内相同的价格购买到稀土产品。
杜帅兵说,以稀土产品氧化铈为例,国外买家需要以高出国内一两倍的价格购得。
对国内外价差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6月20日国务院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时曾说,由于生产设备不同,产品品质不同,产品价格 也不同。另一因素跟海关进出口规则有关,海关征收海关税的时候,要在双方合同的基础上,考虑运输和保险的一些费用来确定征税额。
苏波说,根据《海关法》和《进出口关税条例》,适用《对外贸易法》和《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海关的做法完全依循国际惯例。
为防止稀土被以过低的价格贱卖扰乱市场,海关对中国稀土出口实行限价。记者注意到,5月以来,这个价格在变动。
以氧化铈为例,5月其出口价格为35.79美元/公斤,1~4月为49.06美元/公斤,出口均价在下降。而去年同期氧化铈的海关出口均价为180多美元/公斤。
此外,美国重启封存了近十年的芒廷帕斯稀土矿,日本也在越南投资开采稀土。国际买家开始在世界各地寻求新稀土矿,减少了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国内大力整合
中国国内对稀土从开采到生产的管控力度在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管”住了稀土出口。
自2009年欧盟对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提出异议以来,美日欧多次对中国稀土出口管控表示不满。中国自2010年起多个政府部门联合,针对稀土国内开采、市场秩序和环境保护方面接连出台组合拳政策,自去年开始密度频繁、力度愈强。
今年3月19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开采总量控制矿种指标管理暂行办法》;3月22日,环保部将稀土名列重点行业环保核查名单;6月20日,国务院首次发 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7月初,工信部印发《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将生产与环评挂钩,对稀土实行更加严格的管控。
与此同时,环保部门针对稀土环境污染的第三批专项检查仍在进行中,检查结果将与商务部稀土出口配额、工信部指令性生产计划挂钩。
7月16日,国土资源部、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部委又拟定针对稀土采矿权的新的“准入条件规定”,将全国稀土采矿权减少到65个,企业准入条件将提高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
稀土协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政策密集出台,可以看到政府对行业整合的决心,表明中国不单在从贸易环节管理稀土,更强调从开采、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环评与限制。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瑾认为,这些密集的配套政策正是中国在应对稀土诉讼案中有利的事实依据。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