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发展迎来拐点 面临技术瓶颈和产业前景不明

 日前,有媒体报道,2014的南京青奥会期间,青奥组委会成员和部分市民,通过手机就能查询每天的比赛时间地点、出行线路、推荐的旅游景点,还可以进行互动。赛事信息和日常文化教育活动的信息都将被集成到一个平台上,而在这个平台上,还会3小时更新一次比赛场馆附近的天气变化。同时,如果游客在青奥会上遇到电梯困人、夹人也不用担心。“物联网电梯”里安装了物联网传感器,传感器会对电梯里的视频、音频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应急处置中心,中心平台将进行在线故障分析诊断,并及时告知救援人员。

  在可以预见的时日里,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大数据的价值在进一步显现。物联网时代,成万上亿计的网络传感器被嵌入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动电话、智能电表、汽车和工业机器上。

  信息通信产业在迎来第二次飞速发展时代的同时也陷入了如何发展的迷途,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第二、三、四届主题专家组组长邬贺铨在国家863计划通信高技术研究二十周年高级研讨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通信技术发展走到了一个转折点,面临技术瓶颈和产业前景不明的双重困惑。

  电信运营商逐渐“非主流”

  对于通信业的发展出路,在邬贺铨看来,“前景不是很明朗”。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未来将会给通信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仍未可知。比如就物联网来说,其自身目前仍存在着标准太多、太杂等致命弊端。

  此外,他还表示,未来宽带化、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带来的网络扩容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这对整个通信行业无疑又是一大严峻挑战。

  通信领域除面临着物理技术陈旧、频谱紧张等技术瓶颈外,智能终端的出现已经大地改变了通信产业的竞争格局。邬贺铨说:“过去,电信运营商是整个通信产业链的核心,而现在运营商已逐渐呈现出‘管道化’的趋势,存在着被‘短路’掉的危机。”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行业间的壁垒也已逐渐被打破。目前,有很多IT企业正在向通信领域进军。IT的企业进入通信领域相对来讲比较顺利,整个行业在变化。邬贺铨举例,“比如腾讯的微信,就给电话、短信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IT巨头微软、谷歌等也都纷纷涉足智能终端、通信领域。”这些都大大加剧了通信行业原本的竞争。

  此时的中国通信产业,正逐渐由“跟班”转变为“领军”。正如邬贺铨所说:“过去我们相对发达国家还是落后的,所以往往他们在前面走我基本上可以跟着,避免了一些探索上的风险。一些企业靠的是快速的反应,而不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到目前阶段,我们发现国外可以跟我们竞争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也走的不是那么靠前了,因此我们暮然发现要轮到我们走到前面付出探索的代价了。”

  专利竞争迫使企业思考转型之路

  信息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走向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清晰了。“过去在电信改革打破垄断之前,ITP是引领通信的标准,基本上大家都跟着他做,未来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很难发现一个非常明朗的路线”邬贺铨说。

  他表示,目前国际上物联网标准化的机构太多太乱,没有形成权威。所以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些新概念的出现,虽然大家都认为会对未来的通信产业有很大的影响,可是怎么走不是很明朗。现在正好走到一个转折点,这种情况下面临的挑战非常之多。

  “像诺基亚、爱立信这些原来很有实力的企业,几乎是一夜之间就不行了,整个产业变化之快就在瞬息之间,”邬贺铨说,虽然现在有一些企业走在前面,但是应该充满了危机,现在产业发展的激烈竞争,使专利的竞争越来越明显。

  据邬贺铨介绍,国外的一些通信企业也在考虑转型,而他们的做法大多数是通过收购一个企业来实现转型,一般在国外中小企业是创新的,大企业本身并不创新,大企业往往通过收购中小企业来实现转型和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国外中小企业一般最好的归宿就是卖给大企业,他们中小企业的领头羊大都都是技术人员,所以他可能并不擅长产业阶段。而中国这种环境比较缺乏,所以我们的企业想转型,谈起来容易,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转让技术不是转让成果

  在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上,863高科技计划无疑起到了引领和带动的作用,而在此次研讨会上,在国家科技计划对行业发展的肯定作用被极大认可的同时,邬贺铨指出,不同的科技计划之间,如何更好的分清定位,协同整合。这对整个科技领域的管理是个挑战。

  “做通信高技术,不可能不做一点前沿技术,就可能会遇到怎样与基础研究的协调问题,这两点怎么结合。”邬贺铨说。

  协调并不是项目本身布局的协调,意向的协调,还有怎么把成果通过后续的科技项目能够真正应用上去。863虽然是做产业化,但是并不是在863项目过程中来产业化,产业化是个长的过程,不是说安排个两年项目就完成了,产业化涉及到的投入更大,且更多是企业投入为主的,要根据市场的反应来调整的,所以863是为产业化打下基础。

  如何有机的把学校研究所和企业连接在一起,邬贺铨表示,不能仅仅在项目进行的那一两年。而是在项目完成后,企业和高校研究所仍旧能保持很好的高效的合作。

  “往往很多高校研究所愿意把一个产品转让给企业,但是高校研究所是做不出产品的,只能是半成品。只能把半成品转让给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本身有很好的创新能力,他可以继续把这个半成品变成一个产品,甚至按照市场的需要进行改进。可是对于一些研发创新不强的企业,他就只能按照这个半成品稍微包装一下变成产品。”邬贺铨说,很多高校研究所愿意转让这种半成品,而不愿意真正把技术转出去,认为技术是他吃饭的根本。所以这样企业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技术,而现在产品换代非常快,因此企业必须要培养起内生的创新能力。

  “所以我觉得应该非常明朗的提出:转让技术,不是转让成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认为这方面将来在科技项目上还应该有这种导向,才能真正改变我们企业的这种情况。”他说道。

  通过生态链把不同的企业串联起来

  过去,863计划通信技术领域都是按照单独项目来分类的,但邬贺铨表示,将来可能需要打造一个产业链,孤立的单个产品和项目的时代,已经即将面临淘汰。

  “苹果的iphone之所以能够一下子改变了游戏规则,并不是靠他的硬件,也不完全靠他本身的操作系统,正是因为iphone将所有硬件、软件的应用和包括App store的平台连成一气了。”邬贺铨说,尽管有些不是苹果自己做的,但是它已经打造了整个生态链。如果我们将来的研发只是眼睛瞄着其中某一点,那就无法形成一个生态链,还是很难在未来的产业上有力竞争。

  而这条生态链,并不是一定要一个企业去完成。邬贺铨说,目前在中国现在还很难找到一个企业像苹果那样,有硬件、软件还有应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生态链把不同的企业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竞争力。

  面对新的时期,过去专业的划分已经不够了,“你无法界定苹果到底是一家什么类型的企业。苹果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863虽然是高技术产业,但是过去我们搞研发,极少关注工艺,而苹果的出现凸显了一点,他很重视他的设计,包括外观和功能。过去我们总觉得那些是小东西,好像不需要由国家项目来支持,现在我们发现,这些都是关联的,这些里面也有高技术,所以我们应该也重视工艺的设计,重视这种应用”邬贺铨说。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联系人

吴永红律师

我们的团队

查看团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