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中,一台残膜捡拾机正隆隆开过,将半掩在土地中的残膜迅速搂起;在回收车间里,废旧地膜经过加工成了一条条崭新的滴管带……这是位于新疆尉犁县的一处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现场。如今,昔日在农田中普遍可见的废旧地膜已变废为宝,农田生态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由于增产效果明显,地膜覆盖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迅速普及。然而,一些农业生态专家指出,“白色污染”已经超过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上限,如不 加快治理和防范,农田生态将进一步恶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最大产棉区新疆决定向白色污染“宣战”,并走出了治理农田地膜污染的艰难一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开始在棉花种植上大范围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使得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新疆最北部阿勒泰草原,到冰山林立的帕米尔高原,覆 膜播种技术迅速为当地大多数农民所掌握,并应用于其他农作物。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废旧地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污染持续加剧。
随着高新节水技术在新疆的继续推广普及,使用地膜的农田还在逐年增加,治理“白色污染”更显得愈发紧迫。据新疆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 底,新疆地方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500万亩,如果再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整个新疆地膜覆盖总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
为了治理白色污染,在过去两年中,新疆农业部门已经在一些县市进行了试点,在示范区所有铺地膜农田严格使用厚度在0.008毫米以上的地膜,对回收达标 的农民实施补贴。其中每年向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尉犁县投入340万元,绝大多数用于对当地14万亩实验示范基地进行地膜补贴,鼓励农民使用较厚地膜。
今年,新疆又投入3800万元“净土工程”专项资金,在13个县市开展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在示范区引导农民采用厚度0.01mm以上的地膜,禁 止厚度小于0.008mm地膜的应用。与此同时,新疆还争取到国家农业清洁生产地膜回收项目在新疆部分县市实施,主要内容是在当地扶持地膜回收企业和建立 残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的长效运转机制。
此外,新疆还决定从明年起,在玛纳斯县和尉犁县开展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将通过禁止超薄地膜进田、加快废旧地膜回收站网点建设、扶持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探索总结出符合新疆实际并能推广使用的治理模式。
“目前,全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规划已经出台,还需要多部门联动,从源头抓起,推广地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建立激励政策体系,构建由政府、农民、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膜资源化利用体系。”新疆农业厅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发展处处长努尔穆罕默德·祖农说。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