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张玎
日前,杭州公安经侦信息网上发出了一条预警,提醒大家要警惕微信成为售假的新平台。
这样的提醒并不是无病呻吟,在朋友圈卖货热潮兴起的现状下,利用朋友圈可信度进行售假甚至诈骗的情况也不时见诸报端。就在本月初,一位家住温州苍南桥墩的小林在刷微信朋友圈时,被自称卖低价“土豪金”的微友骗走了1000元。
朋友圈的营销模式做的是熟人生意,成交率高。但也有人担心,大家都是做熟人生意,万一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或者价格纠纷,会不会碍于情面而不去追究商品的问题了呢,一旦这样形成气候,反而会给假冒伪劣商品找到了出口,做熟人朋友的生意反而变成了“杀熟”。
碍于朋友情面 买了次货只能吃哑巴亏
朋友圈铺天盖地的购物信息,的确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他们觉得,通过熟人买东西,有一定信任感,而且价格上也不会被坑。另外,大家互相之间还可以靠买东西联络感情。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微信朋友圈已经变了味儿。这样的朋友圈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甚至有人说,铺天盖地的购物信息,掩盖了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让他们失去了存在感。已经是时候和朋友圈告别了。
不仅如此,还有人说,由于监管的缺失在朋友圈中买了东西,最后因为质量纠纷而陷入维权尴尬的事情也时常发生。
周小姐很喜欢买包,而她的朋友圈中也时常有人在推荐各种品牌的时装包。上个月她在“朋友圈”朋友的推荐下买了一个皮质背包,结果没用一星期表面就出现裂纹。这让她十分为难。
周小姐很无奈地说,因为在“朋友圈”购物,只是出于“关照”朋友,不可能去索要收据、发票,而且碍于朋友的面子也不会去找对方退货什么的,最终只能吃哑巴亏了。
朋友圈买东西遇到质量问题 维权难不难?
如同周小姐这样,在朋友圈买了东西,一旦遇到质量问题,真的只能吃哑巴亏吗?能够按照正规途径进行维权呢?
浙江泽厚律师事务所的熊惠斌律师说,从法律上来讲,微信朋友圈中卖东西与在淘宝网店中卖东西最大的不同就是经营主体,在网店中大家可以直接找到店铺维权,但是在朋友圈中基本上都是属于个人经营,没有正规经营资质。一旦发现问题很难像正规途径购买的那样享受质保和相应的法律保护。因此,从这点上来说,会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外,在适用的法律方面也有一些区别。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如果对方是正规的经营主体,消费者就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权,商家很有可能因此得到假一赔三的处罚。
而如果是朋友圈中这些个人之间的售卖行为,从法律适用的角度来说,只能按照一般的《合同法》来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双方按照规定可以解除合同,但也只仅限于此了。
相关专业人士还表示,由于微信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监管存在很大难度。还需要有关部门对微信实行实名制,同时多部门联动,才能对微信售假行为进行打击。否则,如果仅靠“信任”来运行,它很可能成为诈骗、售假等违法行为孳生的温床。
对此,腾讯公司也认为,目前微信主要采取机器过滤、内置安全机制和用户举报等相结合方式保障信息的合法性,同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用户相应的安全提醒,杜绝非法信息传播。
腾讯公司表示,今后一旦发现某些账号存在违规行为,腾讯将视行为情节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严重时,将立即停用甚至封禁该账号。
警方发布预警:要警惕微信成为售假的新平台
微信朋友圈中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也引起了警方的重视,前几天杭州公安经侦信息网上发出了一条预警,提醒大家要警惕微信成为售假的新平台。
虽然目前杭州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报警,但国内其他城市已经出现了相关案例。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朋友圈将一些假冒的商品进行售卖,得手后一走了之,买家之后再也无法找到卖家。
前不久,一位长春的市民就是这样被骗的。
当天,一个名为“浪哥奢侈品直销店”网友主动将长春市民孙某加为了微信好友。
在对方的微信相册中孙某看到,千余款男女各类衣物、箱包、手表等商品,清一色是国际知名品牌,并明确标注为“高仿、原单”产品。孙某最终选中了一款手表,售价850元。
对方表示:“店铺位于辽宁抚顺,但手表需要从香港或广州发货。所以钱要打到另外一个账户上。”随后,对方给孙某发来一个账户名为“王蕾”的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账号。
虽然孙某当时迟疑了一下,打算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购买。但是对方一再表示只能通过银行转账,孙某最终还是答应了。3天后,孙某收到手表时发现,表的质量跟对方提供图片及描述情况完全不同。但当他打算和对方联系时,对方已经联系不上了,而且快递单上的手机号码也是打不通的,地址也没有填。
警方对这些案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特点值得大家注意。
因为“微信”除了可以在朋友圈内发布售假信息以外,还具有寻找陌生人进行聊天交流的功能,如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这些功能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一些假冒山寨商品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和文字图像,然后坐等愿者上钩。所以一旦发现一些陌生的微信号要求添加好友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所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