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小应应聘到某贸易公司从事办公室行政主管工作。2014年2月,贸易公司组织全体职工吃“年夜饭”。宴会后,总经理要求小应开车送自己回家。小应在晚宴中已经喝了很多酒,本想告知总经理自己已不适合驾车,但是总经理已经酒醉昏睡,小应只好驾车送总经理回家。途中,小应被夜间值班交警拦截。经酒精检测,小应被认定为醉酒驾车。3月,法院以小应犯危险驾驶罪,判处其拘役3个月。4月,贸易公司以小应被追究刑事责任为由解除了他的劳动合同。小应觉得委屈,自己明明是因完成总经理布置的工作任务而触犯了法律,现在公司却要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于是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最终,小应的仲裁请求没有获得支持。
首先,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6款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显然,贸易公司据此与小应解除劳动合同是有法律依据的。
其次,完成工作任务也应当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底线。
像上述案例中,总经理让喝酒的小应送其回家的行为,在生活中经常有劳动者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使得劳动者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劳动者又往往陷入单位安排任务,后果由单位负全责的误区。其实,无论面临何种选择,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也应当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底线。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因此,若履行职务行为可能涉嫌犯罪的,劳动者应当及时拒绝。否则即使是用人单位的指令,刑事责任的承担还会落实在劳动者本人身上。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虽然不合情,但却不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