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我国推进劳动关系法治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但是,不少劳动者对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这两个制度的内涵和重要性都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既然自己已经与用人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为什么还要再由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有些人甚至感到这是多此一举。为此,现就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作一简要说明。
五月实施新规
实行立案登记制 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15日印发该意见,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修改行政诉讼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决定明确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监督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检察机关对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案件判决、裁定、调解书可进行抗诉;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处罚非法预报气象 中国气象局最近审议通过的《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于5月1日起实施。《办法》规定,非法发布气象预报可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传播虚假气象预报,或擅自更改气象预报内容和结论,引起社会不良反应或造成一定影响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是我国协调劳动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既密切相关又有所不同。劳动合同主要是规范调整个人劳动关系,集体合同是发挥劳动者整体的力量,从更高的层次上规范调整集体劳动关系。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又称为团体协约、集体协议,是由工会代表全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者产业部门、雇主组织)之间就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经协商谈判缔结的书面协议。《劳动法》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工会法》规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和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两大合同之一,与劳动合同有着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订立的主体不同
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个人,一方是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代表全体劳动者的工会,一方是用人单位或者产业部门、雇主组织。订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的个人行为;而订立集体合同,则是工会代表全体劳动者的一种组织行为;用人单位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必须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充分体现全体劳动者的意志。
包括的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虽然都是以规定工作任务和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标准为基本内容,但劳动合同的内容比较简单,因为其标准条件,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在国家法律法规中都有原则规定。而集体合同涉及劳动者利益的各个方面,当个人劳动关系内容中的某些问题未在国家法律法规加以规范调整时,才在集体合同中加以规定。根据《安徽省集体合同条例》规定,集体合同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劳动定额标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保险和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工文化生活和职业技能培训,裁减人员的条件、程序和补偿标准,特殊情形下的职工权益保护,劳动纪律和考核、奖惩制度等内容。
订立的时间和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的订立,发生在劳动关系建立之前或者起始阶段。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自劳动者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工资。而集体合同的订立,则发生在劳动关系已经形成之后的运行过程中,一般1至3年签订一次。同时,由于集体合同是一种要式合同,根据法律规定,订立集体合同需要经过提出协商要约,产生协商代表,召开协商会议,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报送人社部门审查和地方工会备案,向劳动者公布等法定程序。
发挥的作用不同
集体合同是从整体上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协调集体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带有组织劳动、加强民主管理的性质。通过签订集体合同,明确用人单位、工会和劳动者各自的具体职责,达到改进劳动组织、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者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目的。同时由于集体合同每隔1至3年都要修订或重新签订,可以及时协调解决用人单位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职工队伍的稳定。而劳动合同只是规范个人劳动关系,在协调解决用人单位集体劳动关系时作用比较有限。
具备的效力不同
集体合同是集体劳权的产物,是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准则,集体合同内容中规定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标准,是订立劳动合同的基础和准绳。《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约定的标准。《安徽省集体合同条例》规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相抵触的,按照集体合同执行。由于集体劳权高于个人劳权,因此,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保护作用也更大。(王健)